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9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81.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organic polymeric floeculants(OPF) in the treatment of oil refinery sludge, experimentswere conducted to show that OPF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of flocculation than inorganic flocculants. Both the anionic and cationic OPF havesatisfactory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in oil sludge treatment, but the latter are more cost-efficient. Among the over 20 types of flocculants tested,2OPF(CPAM-2 and HPAM-2) were selected as the treatment agents, based on their good treatment performances, oil-resistance and economicfeasibility. It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industrial-scale centrifugal dewatering experiment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either CPAM-2 or HPAM-2could achieve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il sludge dewatering and reduce the COD of centrifugal liquid to less than 1000 mg/L.  相似文献   
282.
聚丙烯酰胺(PAM)在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水厂排泥水处理浓缩污泥投加PAM的重要性、PAM絮凝机理,实验室PAM筛选及PAM在水厂排泥水处理中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3.
为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草酸、壳聚糖和CaO各因素的影响水平范围,基于响应曲面优化法建立了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计算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优化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脱水的最佳配比,并分析了污泥调理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特性,深入解析了污泥脱水的关键机制.结果表明,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能明显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调理后的污泥滤饼含水率为64.017%,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377,0.029,0.040g/g;模型拟合度良好(R2=0.9651),方差分析表明草酸对于污泥滤饼含水率的影响为主要因素;草酸投加量与溶解型EPS(SL-E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紧密型EPS(TB-EP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提供技术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84.
对传统机械脱水后的污泥采用电渗透技术进行二次脱水,在恒电流模式下研究了电流密度、机械压力、污泥厚度、初始含水率对脱水效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电流模式下,增加电流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及降低污泥厚度对污泥电渗透脱水速率有促进作用.脱水后的最终含水率随着机械压力和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及污泥厚度的降低而降低.电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78.3 A·m~(-2),机械压力为31.4k Pa,污泥厚度为0.8 cm,初始含水率为81.5%,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至51. 3%.恒电流模式下污泥电渗透脱水单位能耗为0. 135~0. 269kW·h·kg~(-1),初始含水率对能耗影响最大,初始含水率每增加2%,单位能耗平均降低0.05 kW·h·kg~(-1).  相似文献   
285.
以硝酸铈和高锰酸钾为原料,采用络合法制备了一系列Mn-Ce-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案,考察了Mn/Ce摩尔比、水化热温度、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Mn-Ce-O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常温催化氧化甲醛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微观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Mn/Ce摩尔比1:1,水化热温度为180℃,焙烧温度为350℃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常温氧化活性,36h甲醛降解率可达94.2%,且稳定性良好.催化剂氧化活性的高低与材料比表面积并非正相关,而与材料结构形态存在密切关联,而材料结构主要取决于水化热温度,其次是Mn/Ce摩尔比.  相似文献   
286.
不同调理方案下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欢  杨家宽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环境科学》2011,32(11):3394-3399
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选取不同导致目前调理剂难以进行比选.以聚丙烯酰胺(PAM)、FeCl3及无机复合物等几种常用的调理剂为例,通过测定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沉降性能、泥饼含水率及污泥脱水率5个常用评价指标,探讨了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分别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投加量的调理剂时,SRF与CST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3).SRF及CST均能准确地反映污泥板框压滤脱水性能,但不能很好地预测离心脱水效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与SRF、CST大致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由于泥饼含水率与脱水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存在对应性,因此优选调理剂时,建议综合考虑泥饼含水率和脱水率.  相似文献   
287.
采用有效容积为700 L的推流式生物沥浸反应器对城市污泥进行连续14 d的生物沥浸处理,利用折流方式将反应器从进泥端到排泥端沿程方向依次划分为1~6区.对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条件下反应器运行时各区的pH.溶解氧(DO)值及污泥的脱水性能(用污泥比阻SRF表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曝气量为1.2 m3.h-1,微生物营养剂加入量为4 g.L-1,SRT为2.5 d时,反应系统在72 h时运行达到稳定,相应反应器各区的pH分别为5.00、3.00、2.90、2.70、2.60与2.40.污泥的比阻值由1区的0.64×1013m.kg-1逐渐降低至6区的0.33×1013m.kg-1.当SRT为2 d时,生物沥浸系统在120 h达到稳定,各区相应的pH分别为5.10、4.10、3.20、2.90、2.70与2.60.相应的DO值分别为0.43、1.47、3.29、4.76、5.75与5.88 mg.L-1.污泥的比阻值由1区的0.56×1013m.kg-1逐渐降低至6区的0.20×1013m.kg-1.当SRT为1.25 d时,运行第48 h,反应器6区pH升高至3.00.污泥沿程流动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对营养剂利用率降低,导致系统失衡.生物沥浸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越长,推流式生物沥浸系统越易达到稳定.停留时间2 d可以作为工程应用时的较优污泥停留时间.生物沥浸后将污泥收集经过增强聚丙烯厢式压滤机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此研究将为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后期工程化运行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288.
对近年来沈阳市集中供暖锅炉房环境信访问题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了解决环境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89.
为了更好地解决深基坑降水问题,本文分析了基坑降水的主要作用,介绍了常见的基坑降水方法与适用范围,并以武汉市瑞安街永清片区某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在结合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明确降水设计要点的基础上,选取合理的降水方案进行了深基坑降水的优化设计,同时探讨了深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90.
空间站密封舱空气龄分布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空气龄理论,阐述了空气龄在空间站密封舱内空气品质评价方面的作用,对国内外在空间站密封舱内空气龄数值模拟、空气龄分布验证试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对空间站密封舱进行空气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